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

魔法少女小圓:一部反「常理」的動畫,何以撼動人心?(下)


專欄作者:裸體魯蛇我

  原來被視為柔弱、昏昧、難以用因果關係證明的情感成為愛與正義、希望與絕望的源頭,是人行動的依據,也是人之所以為人、和動物有所差異的指標。(回顧上篇:少男在哪裡?


↓↓↓↓↓↓↓↓↓↓↓↓↓↓↓↓ 劇透注意,請斟酌點閱 ↓↓↓↓↓↓↓↓↓↓↓↓↓↓↓↓

魔法少女小圓:魔法的力量從何而來?


  
圖片來源:http://bangumi.bilibili.com/anime/2539/

  人之所為人,是因為人性具有理性與情感之兩面性。而本劇更進一步指出人情感的兩面性:等量轉換的希望與絕望。在少女時希望越大、救的人越多,成為魔女後的絕望就越大、殺的人越多。

  希望來自於滿足自己所愛的人,自己的努力能被看見甚至得到回報,例如:劇末鹿目圓成為無所不在、永存人心的概念,在少女們瀕臨絕望崩潰之際,提醒她們所有的努力和希望都被看見了、她們是被愛著的而非孑然生存於世。絕望是來自於不知道自己是為何人付出,自己的存在沒有意義和價值,漸漸不被當成人而落入永恆的孤單,最終只剩下自己。

  起初,絕望是由少女的希望等量轉換而來(男人的情感在劇中是模糊的;等量轉換頗像經濟學公式,而非禮物交換?),小圓成為希望的自我後,魔女的絕望則化作如QB般能無限量產、各個等價又遍地開花的去性別殭屍,但即便形體轉換,其性質仍是代表一種不安全、莫名、會殺人或引誘人自殺的無可名狀的非理性。解決殭屍的方式仍需仰賴人細心體察日常生活,唯有細心體察這些生活瑣碎才可能戰勝絕望。

  事實上,細心體察日常生活不只能救世,也能避免自己陷入絕望。鹿目圓因為自己平凡而總是渴望能不成為累贅、能派上用場,她渴望成為團體中的一份子,而實際上她早已成為其他魔法少女戰勝恐懼、繼續奮鬥、生存下去的動力,成為種種因果鏈(或人際關係鏈)接合、歷史運轉的中心。杏子逢人便分享她的食物,與沙耶香的談話中也明確揭露,她不是個利己主義者,而是關懷他人、渴望結交朋友的人。曉美焰因為被鹿目圓在乎、關愛而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甚至以鹿目圓為存在和行動的依據,雖然一次次往返時空的過程中讓鹿目圓的情感愈加偏離,但曉美焰跨時空的愛卻愈加濃厚。這些都顯示從他人眼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是人生存的希望所在。魯蛇我認為,鹿目圓最終突破時空限制化作概念、成為人希望的自我,是因為她相信人人都可以透過體察日常生活而找到希望,每個人都是魔法少女。

  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人會說謊、有情感、渴望愛與被愛、害怕孤單一人、擔心失去生存意義,正是情感的這份「愚昧」扭轉因果定律和宇宙法則,凸顯每個平凡人對他人而言獨一無二的價值,而甘願在一次次挫敗的試煉中尋找不令人失望的希望。


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魔法少女小圓:一部反「常理」的動畫,何以撼動人心?(上)



專欄作者:裸體魯蛇我



  鮮少接觸動漫的魯蛇我,在室友,一個自稱因為過於理性而無法與人情感交流,卻整個人心思情緒受到魔法少女小圓震撼數月的數學系理工男強力推薦下,才來朝聖這部據說是「劃時代的」動漫。老實說,看完後覺得還蠻震撼的,雖然魯蛇我不懂什麼熱力學、美學理論、尼采碗糕的,但還是簡單向讀者分享自己所見。



↓ 劇透注意


魔法少女小圓:少男在哪裡?

圖片來源:http://www.boyangu.com/2012/07/kant_acg/



  簡單來說,這是一部關於居住在城市的少女為了實現願望,和外星動物QB簽約成為魔法少女,進而與散播不幸的魔女奮戰以償還願望、保護所愛的故事。為什麼是少女?魔女何來?就聰明又毫無情感、絕對理性的外星動物QB所言,宇宙的能量不斷耗盡,唯有人類希望與絕望間的情感轉換,能產生足以延續宇宙生命甚至違反宇宙法則的能量。QB看上人類獨有且「希望多大、絕望就有多大的等量二元」情感而來到地球,將懷有希望與理想的少女培養成魔法少女,再讓她們走向絕望、成為散佈絕望與不幸的魔女,最終採集情感轉換的能量以延續宇宙的生命。


  由此可見,這幾乎可說是一部違反倫理和常理的荒謬劇。


  首先,自古以來,女人都需要男人才得以完整,因為女人的乳房太重會讓肢體不協調,甚至會引起男人犯罪;即使平胸,女人又可能因心思太過細膩而做事扭捏,甚至因情感誤事,所以過去女人只是個煮飯婆,即便現在能夠工作,她的能力和相應的薪資也無法超越男人。


  女人需要男人,但對男人來說,女人多半只是個累贅,但這部劇女人卻成了人類歷史和文明的軸心。男人和女人雖相互依存,但女人,特別是她的情感,卻成為宇宙運行或毀滅人類文明發展與終結的關鍵。例如:鹿目圓的媽媽撐起了家庭情感和物質的基礎,並在魔女之夜時鼓勵小圓勇敢行動;或鹿目圓和曉美焰證實宇宙和地球延續下,男人只是可有可無的存在;或能淨化靈魂寶石的是魔女的悲嘆之種而非男人的身體或愛情。由上述可知,這部動畫簡直就是為妖女背書的荒謬劇(註一)。


另一方面,就常理而言,人類因為理性而與動物有所區隔,得以發展文明、形成歷史,而此劇特別強調人類情感的力量。沒有情感、絕對理性的QB雖然聰明、可像工業製品般無限生產,但它卻是個無力改變自己星球和宇宙命運的動物,必須「利用」人類少女的情感;相較之下,人類女性的情感卻具有扭轉命運的能量。


原來被視為柔弱、昏昧、難以用因果關係證明的情感成為愛與正義、希望與絕望的源頭,是人行動的依據,也是人之所以為人、和動物有所差異的指標。人因為有情感而不會把人當作等價物品計算、犧牲,能看見每個人的價值和差異,使再平凡的人都有存在的意義,也是歷史事件和文明發展的關鍵。象徵理性的QB實現象徵情感的人類少女的願望,並將情感轉換為延續宇宙的能量,指出人類的歷史與文明是理性與感性相輔相成才得以發展、推動,甚至情感比理性還要重要,如最後一場魔女之夜來臨時一切的科學儀器皆失效、無法解決真正的肇因───人的情感或絕望。


就此,這部劇雖與日劇〈篤姬〉一樣肯定每個人的價值並重視人的情感與非理性的歷史觀,卻違背主流經濟學「人是理性的經濟人」的假設,也違背歷史教科書認為「歷史事件肇因於大人物理性思考與選擇下的行動」的預設。總之,這部劇可說是違背諸多常理的荒謬劇。(註二)

..................

註一:凸顯女人的角色實是涉及該劇對於當前時代的看法。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90%的平民的家在形式和深層心理情結上皆是以母親為中心,明治維新後才透過國家法律推廣家父長制、並隨軍國主義及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提高男性的地位,直至二戰後女性成為戰後重建的主力而重返家的中心,但在1980年代女性、母親卻開始出走家門、進而觸動日本社會以母親為中心的心理深層機制而造成整個社會的焦慮(參考黃應貴《21世紀的家:台灣的家何去何從?》)。故在本劇重新喚回女性的地位及其在家中角色的重要性,是涉及日本社會文化在時代變遷中的展現。

註二:主流社會科學多預設人是理性抉擇的,但如德國社會學家Norbert Elias 在The Civilizing Process 指出現代性具有裡性與非理性的兩重性,所以主流社會科學往往只看到一面,而本劇則是強調了非理性層面的現代性,這也涉及作者認為非理性層面在當前這個時代的重要性更勝於理性,這點將呈現在本文下半部分。

備註:這是一篇反串文